贵州沿河:以“白叶一号”为引领,带动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贵州沿河:以“白叶一号”为引领,带动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

走进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,只见生态茶园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,泡上一盏白茶,缕缕茶香沁人心脾。

近年来,沿河县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以绿色发展为底色,以生产高海拔生态有机茶叶为目标,把茶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,让绿叶子变成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叶子”,走出了一条茶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同向发力的好路子。

2018年,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、国务院“为党分忧、先富带后富”的扶贫号召,载满浙黔两地人民浓浓情谊的360万株“白叶一号”茶苗,翻越千山万水落地沿河中寨镇。

截止目前,中寨镇茶叶种植覆盖11个村,面积达10800亩,联农带农1133户,干群合力奏响“强村富民”的白茶致富协奏曲,生态茶叶已成为“联农带农促增收”的支柱产业。

发展生态茶业,借力发力打造绿色万亩茶乡

沿河县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,也是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。一直以来,“中华民族一家亲、同心共筑中国梦”是该县推进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。

2018年至今,在上级中央、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(少数民族发展任务)补助资金的大力支持下,中寨镇以受捐的“白叶一号”茶苗为示范引领,迅速扩大茶叶种植规模,其中:“白叶一号”茶园5350亩,“中黄三号”“黄金芽”“郁金香”“黔茶一号”茶叶等5450亩。

在发展过程中,沿河积极探索“党组织+”和“返租倒包”等发展模式,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,带动增加群众收益,形成多品种结构、多业态发展的“万亩茶乡”,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增收致富。

如今,昔日荒凉的山寨佳木葱茏,茶产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,当地村民幸福的笑容越来越灿烂。

一旺带百旺,茶产业的兴旺,带旺了中寨镇的绿色产业,更带旺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。

今年,中寨镇春茶下树4.5万斤,生产干茶1万多斤,实现产值1000万余元,茶产业让3150多户14000多人增收受益,还带动1300多人就近务工,茶产业为这个山村送来致富希望。

据了解,自“白叶一号”茶产业落户中寨镇以来,当地及比邻乡镇常年有300多名群众参与茶园除草、施肥等日常管护,累计获得务工收入2000余万元。


加大扶持力度,让土家山村走上绿色致富路

“白叶一号”项目落户沿河后,该县以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为主题,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补齐“白叶一号”茶产业基础设施短板,助推生态茶产业加快发展。

2022年投资42万元实施中寨镇茶产业基地附属设施建设项目,在大堡村、志强村、大宅村建设10个茶青交易站,项目实施覆盖540户2562人,其中脱贫人口221户1076人。

今年,沿河县又投资了100万元,实施“白叶一号”茶产业基础配套项目,

通过项目实施,不仅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,方便茶农的生产生活条件,提高茶园抗风险能力,助推茶产业向质量发展,还有效改变项目区的村容村貌、改善了人居环境,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、提升了群众满意度。

强化协作发展,互嵌交融带动乡村全面振兴

自“白叶一号”落地后,怎样确保产业效益最大化,成了沿河县委、县政府最关心的大事。

沿河县主要是采取“国有企业引领、招商企业带动、大户群众承包、多方力量汇聚”的发展形式,使群众真正成为技术能手、产业主人。企业收购茶青不仅是现场结算收购款,政府和企业还对采摘技术、茶叶品质进行分类指导,让茶农采出更优质的茶,卖上更好的价钱。

近年来,沿河国有企业以引领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为己任,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“领头雁”作用,积极担当作为,履行社会责任,与茶叶合作社、茶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实行风险共担、利益共赢,集中打造“洲州茶”公共品牌,多渠道拓展销售市场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实现全县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随着中寨镇推行“返租倒包”政策,沿河国有企业不仅承包了400亩“白叶一号”茶园,还收购茶农的茶青,采取集中加工,形成标准化产品,统一向外推销,很受市场欢迎。

2018年以来,沿河县还先后引进3家企业入驻中寨镇,参与茶青收购、茶叶加工及茶产品销售等。

昔日荒山,昨日茶山,今日金山。

如今,沿河县中寨镇万亩茶山蜿蜒起伏、郁郁葱葱,茶园绕山转,远看气势磅礴,近看成带成行,从山底迤逦而上,整个山坡仿佛一座座绿色堡垒,目之所及皆是赏心悦目的苍翠风光,碧绿茶园和蔚蓝天空融为一体,组成一幅联农带农增收致富的绿色新画卷。

来源:中国新w网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